3-1 中心主任


3-2 中心人员基本情况



3-3 近五年来中心人员教研主要成果
近五年,中心人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,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:
1.承担教研教改项目4项,其中省部级以上立项课题3项;
2.公开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;
3.完成小计精品课程建设3项,其中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评为省级精品课程;
4.出版实验教材共3部,编写富有特色的实验指导书3本;
5.教学成果《广东工科院校“理工科+金融”双专业链合协同培养卓越科技金融人才探索与实践》于2019年5月获得广东工业大学第十一届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。
3-4 近五年来中心人员科研主要成果
近五年,中心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,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:
1.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,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,市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,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;
2.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,其中SCI、SSCI收录10余篇,CSSCI收录50余篇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A类以上权威期刊30余篇,北大核心收录期刊100余篇;
3.出版学术专著10部,其中1部专著于2019年获得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。
3-5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
(1)带头人:在现有学科方向和研究基础上,依托广东工业大学多学科交叉优势,结合国际学科发展趋势,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,进一步打造创新型优势学科方向,把带头人培养成为在国内金融工程领域内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人物。
(2)核心成员:目前研究院核心成员共22名,专业涵盖应用经济学(包括金融工程、数量经济学、财政经济学、货币银行学、保险学等)、数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。为完善人才队伍结构,提升整体业务及科研实力,拟适时引进5~10名金融工程、互联网金融、数理金融以及量化金融相关专业的高层次人才。核心成员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,利用金融工程研究院平台为核心成员创造条件,经过3~5年的努力,积极争取培育成省级“千百十”工程培养人才、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省部级层面人才培养项目,将核心成员培养成为学科领域的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。
(3)其他成员:金融工程研究院的其它成员是团队的基础和项目研究的主要力量,在团队带头人、核心成员的带领下,承担各方向课题的研究任务,具体实施技术攻关、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。金融工程研究院的其它成员采用按类培养的方式进行培养,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。按成员的来源及在团队中的作用,可以分为三大类:①对于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员,要培养成为该学科的中青年骨干,争取省级人才培养计划,具备较高的理论研究能力;②对于来自企业的成员,要培养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,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;③对于参加项目研究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,要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强、综合素质高的优秀研究生,争取省级优秀博士论文。
3-6 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配套措施
(1)充分发挥团队负责人的引领作用。团队负责人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造诣、能把握专业发展前沿和行业企业发展动态,具有丰富教学经验、较强实践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。在团队建设过程中,要明确教学团队负责人的权利、职责和义务。根据团队发展阶段,可以赋予团队负责人适当的人权、物权和财权;明确团队负责人在专业建设、课程改革,特别是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的职责,形成对负责人的约束和激励机制;要为团队带头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。尊重教学团队的学术地位,破除系部、教研室组织管理模式和文化影响,充分发挥教学团队负责人的影响力,使其带领成员制定共同愿景,组织分工协作,实施内部管理,从而实现团队目标、促进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。
(2)强化“科技金融创新班”的师资(校内)队伍建设。结合教师的专业背景、研究兴趣以及团队建设的需要,有计划、分批次地输送教师到科技金融服务机构、政府组织或科技企业,接受“现代资本运营与投资务实课程群”、“科技金融创新产业应用课程群”以及“科技金融业务演练与实践课程群”的相关培训或参与具体业务。预计四年内,成功打造一支课堂教学能基本脱离行业专家外援、拥有充分业界经验、“知识型+实践型”的教学团队。
(3)完善团队职称、学历、年龄、学缘结构。从国内外不同科研院所引进高职称高水平教师,引进优秀青年学者,优化团队职称、学科、年龄、学缘结构;尽量从现有教学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晋级,培养有本土情结的高素质人才,使之成为团队今后发展的中坚力量;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研讨和短期培训;加强兼职教学团队建设,加强与校友的联系,聘请行业企业素质高、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、高管担任兼职教师,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;从国外聘请外籍教授、专家开设相关课程或开设专题讲座,将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带进课堂,开拓眼界,同时可以提高学生们英语应用能力。
(4)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力度。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针对新任教师和讲师,培养的主要内容分为爱岗敬业、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和科技金融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、授课技能培养两部分,另外,为激发青年人的教学科研潜力,对他们采取了有效的激励机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