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要预期建设成果
(1)通过项目建设,力争将“智慧金融系统集成与创新实验教学中心”建成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。通过对基地的重点建设,提升我校智慧金融大学科学术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。
社会各方面受益表现为:一、夯实智慧金融大学科基础学科建设。在建设过程中,通过大力扶持基础研究,推动实施一批中长期专项工程,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,推动基础理论研究整体水平提升。重点扶持基础学科,切实加强应用学科,积极发展交叉学科,着力培育新兴学科,推动形成结构合理、特色鲜明、协调发展的智慧金融科学学科体系。二、可提升重大现实问题研究。通过围绕加快转型升级、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,加强智慧金融在应用对策上的研究。重点组织力量对“十三五”时期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性、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,推出一批既符合我省实际又具有全国借鉴意义,既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又具有较高思想理论含量的研究成果,为省委、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。三、推进成果应用转化。在社科规划立项、社科成果评奖和社科著作资助出版中,确保应用对策研究项目占一定比例,推动优秀社科成果特别是应用对策研究成果走向市场、服务社会。四、推进我校智慧金融大学科团的建立和发展。对依托智慧金融实验室、主要从事相关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社团,给予必要的扶持,强化其促进学术交流、学术创新的功能,引导其增加决策研究能力和社会影响力,在决策咨询服务中谋求自身发展壮大,促进社科社团从数量型向质量型、从封闭型向开放型、从依附型向自立型转变。五、依托重点研究基地,培养拔尖人才和学科领军人物。积极培育学术创新团队,大力推动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。通过实施项目倾斜政策,扶持和培养一批学术功底扎实、勇于开拓创新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。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,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本土人才脱颖而出、引进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激励机制。六、不断优化智慧金融大学科队伍结构。通过基地建设,培育广东省高校“千百十”人才和“珠江学者”,实施教学科研骨干研修计划等。
(2)深化产学研合作,争取获得国家级项目1~2项,省部级项目3~5项,其它项目以及企业项目20~30项。受益面:提升国家层面的智慧金融大学科基础研究,促进智慧金融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。
(3)在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,争取在主要研究内容上形成的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,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和作品60篇,其中被三大索引检索论文10-20篇;出版专著6部。受益面:国内外智慧金融同行、学生等。
(4)培养博士研究生3~5名,硕士研究生10~20名。建设1-2个省级校外实习基地;主持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-3项,出版教材2-4部。受益面:国内外学生。